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社會運動
Social Movement 
開課學期
112-1 
授課對象
社會科學院  社會學系  
授課教師
何明修 
課號
Soc3028 
課程識別碼
305 34100 
班次
 
學分
3.0 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二7,8,9(14:20~17:20) 
上課地點
社207 
備註
總人數上限:60人
外系人數限制:20人 
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社會運動匯集眾人力量,推動社會變遷。在大多數的情況下,參與者來自社會弱勢群眾,他們的主張不見容於當道抑或是挑戰了既得利益,他們的行為與觀念經常被主流文化貶為偏差的與次等的,因此他們經常需要以抗議的方式來宣揚理念。社會運動是一種艱困的事業,大部分的抗爭行動很可能會以失敗收場;但是放在長時段的歷史角度來看,我們目前已經視為理所當然的價值與生活方式,例如民主、人權、多元文化、環境保護、性別平權等,一開始幾乎都是被打壓的運動,也曾被譏為離經叛道的訴求。

弱勢人民如何建構自己的權力組織,持續地與當局互動、施壓當局,說服旁觀者、取得輿論大眾的同情與支持,分析這些社會運動現象則是需要各種社會學次領域作為輔助。作爲一種民主政治現象,社會運動表達了不同利益部門的衝突,因此政治社會學的觀點是有助益的。沒有強大的組織資源,弱勢群眾無法改變其既有的命運,因此,組織社會學的洞見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社會運動的權力源頭。此外,社會運動並不只是赤裸裸的權力鬥爭、同時也是一種文化的對抗。新時代的社會運動更強調集體認同、生活方式、媒體呈現、運動文化,這些現象也需要文化社會學的分析。因此,本課程希望透過文獻閱讀、討論的方式,來幫助學生熟悉當前分析社會運動的諸種觀點。

這是一門分析、探討社會運動的課程,課程對象是大學部的學生。任何有用的社會學知識都必然有助於我們理解當前的台灣現象。因此,在課程中,我們也安排了若干台灣社會運動之實例分析,以使學生了解當前本土社會學研究的焦點與途徑。 

課程目標
這一門大學部的課程,除了講員授課以外,我期待學生自發性地提出問題,無論是針對講員的授課內容疑義,或是個人心得分享。主動提問與發表看法,不僅是學生的受教權益,也會影響課堂表現的分數。

本課程採取多種上課方式,包括講員授課、客座演講、小組報告與討論。我們希望這樣的安排能多鼓勵學生的參與,並且啟蒙知識興趣。

關於課堂指定閱讀,有兩本書將在本課程中密集使用,何明修 (2023)《社會運動與台灣社會》(台北:三民)與McAdam, Doug (2011)《自由之夏》,黃克先譯(台北:群學)。我會請學校圖書館將之放在「指定參考書區」,如果同學認為有必要,請自行取法購買或借閱。我會將《社會運動與台灣社會》之未校正預印版的pdf檔案放在NTUCOOL。 
課程要求
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每週二 10:00~12:50 備註: 請先預約 
指定閱讀
 
參考書目
指定心得閱讀
Bartlett, Jamie (2018) 《不順從的美德:直擊異議分子如何追求社會革新》 ,朱崇旻譯。台北:行人文化實驗室。
Delmas, Candice (2019)《抵抗的義務:面對不義的非文明抗命作為》,許瑞宋譯。台北:時報文化。
Engler, Paul and Mark Engler (2021) 《革命時代:公民抗爭將如何改變二十一世紀》,鐘宏安譯。台北:新銳文創。
Fithian, Lisa (2021)《我們為什麼要上街頭?》,王曉伯譯。台北:時報文化。
Hessler, Peter (2020) 《埃及的革命考古學》,馮奕達譯。新北市:八旗文化。
Jacobs, J. Bruce (2022) 《美麗島事件與大鬍子家博回憶錄》,袁載俊,Chrsitina Chen, 鄭天任譯。台北:允晨文化 。
周桂田等 (2019) 《日常生活的能源革命:八個台灣能源轉型先驅者的故事》。台北:春山。
王智明編 (2019) 《從科學月刊、保釣到左翼運動:林孝信的實踐之路》。新北市:聯經。
安藤丈將 (2018) 《新左運動與公民社會:日本六○年代的思想之路》,林彥瑜譯。新北市:左岸文化。
何明修 (2019)《為什麼要佔領街頭?從太陽花、雨傘到反送中運動》。新北市 :左岸文化。
何婉麗 (2023) 《台灣生態家庭:六個女性、環保與社會運動的民間典範》,魏念怡譯。台北:時報文化。
吳乃德 (2020) 《台灣最好的時刻,1977-1987:民族記憶美麗島》。台北 : 春山出版。
李雪莉、楊智強、陳怡靜等 (2020)《烈火黑潮:城市戰地裡的香港人》。新北市 : 左岸文化。
沐羽 (2022) 《煙街》。台北:木馬文化。
周婉窈 (2022) 《轉型正義之路:島嶼的過去與未來》。台北:玉山社。
周馥儀 (2017)《記憶的戰爭:反「微調課綱」紀實(2013-2016)》。台北:財團法人青平台基金會。
胡慕情 (2015)《黏土:灣寶,一段人與土地的簡史》。新北市:衛城出版。
徐世榮 (2016)《土地正義:從土地改革到土地徵收,一段被掩蓋、一再上演的歷史》。新北市:遠足文化。
徐承恩 (2023) 《未竟的快樂時代: 香港民主回歸世代精神史》。新北市:左岸文化。
張譽尹等 (2017)《抗爭:從街頭到法院的十個環境運動》。台北:環境法律人協會。
傅榆,陳令洋 (2019)《我的青春,在台灣》。新北市:衛城出版。
喀飛 (2021) 《台灣同運三十:一位平權運動參與者的戰鬥發聲》。台北:一葦文思。
黃瀚嶢 (2022)《沒口之河》。台北:春山。
廖建華、黃佳玉編 (2019)《末代叛亂犯——「獨台會案」始末口述訪談 》。
嘉義:廖建華。
端傳媒 (2020)《2019香港風暴:《端傳媒》反修例運動報導精選》。台北 : 春山出版。
韓麗珠 (2022) 《黑日》。新北市:衛城出版。
嚴婉玲 (2023) 《台灣地方政治讀本:來自青年世代的提問、實踐與反思》新北市:左岸文化。
顧燕翎 (2020) 《台灣婦女運動:爭取性別平等的漫漫長路》。台北:貓頭鷹出版。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課堂表現與出席 
15% 
 
2. 
社會運動的田野觀察筆記 
20% 
請你們自己尋找並且參與一個社會運動的相關事件、展覽、研討會,並且撰寫田野觀察筆記,字數不得少於1,500字,繳交期限為第八週(10/23),逾時不候。統一在NTUCOOL作業區繳交,請使用word檔案。社運事件可以是某一場遊行、集會、記者會等行動。社會運動相關的展覽場址包括國家人權博物館(景美監獄)、二二八國家紀念館、台北二二八紀念館、鄭南榕紀念館等。社會運動相關的研討會包括台大亞比中心在9/22舉行的“Labor Movements in East Asia: Mobilizing Against Inequality Amid Political Change”研討會。 
3. 
社會運動相關通俗書籍的書評*2 
40% 
請從[指定心得閱讀]挑選一本書,撰寫不得少於2,000字的書評。這學期需要撰寫兩篇,第一篇繳交期限為第四週(9/25),第二篇繳交期限為第十二週(11/20),逾時不候。統一在NTUCOOL作業區繳交,請使用word檔案。好的書評應該要簡要說明該書籍的要旨,強調主要貢獻與特色,並且適度提出可改進或是未來可以進一步探討的建議。 
4. 
分組報告 
25% 
分組報告安排在學期第十六週(12/18),我們希望學生能在吸收了理論觀點之後,回頭來審視台灣晚近的社會運動案件。我期待學生積極收集第一手資料(文獻、訪談、田野觀察),並且採用課堂所介紹的理論觀點(動員網絡、政治機會、構框、抗爭劇碼等),來加以分析與討論。學生應主動收集資料,並準備口頭或其他呈現方式。預計報告時間約為20分鐘,以及5分鐘的發問與討論,時間有限,請務必精準掌控。全班共分六組,分組報告不需要完整的書面報告,只需要繳交簡報檔案即可。為了真正落實分工,組員的個別貢獻有可能會另外評分。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09/05  課程簡介 
第2週
09/12  從日常抵抗到集體行動 
第3週
09/19  個體與集體之間:認同、生命歷程與社會運動 
第4週
09/26  組織與網絡:社會運動的動員結構 
第5週
10/03  網際網路、社群媒體與社會運動 
第6週
10/10  雙十節連假 
第7週
10/17  政治環境:社會運動的政治機會 
第8週
10/24  香港的民主運動:《香港本色》放映與映後座談會 
第9週
10/31  構框:社會運動的意義創造 
第10週
11/07  綠電作為一種社會運動 
第11週
11/14  情緒、儀式與社會運動 
第12週
11/21  非典型運動:反制運動、保守派運動、由上而下的動員 
第13週
11/28  社會運動的後果 
第14週
12/04  社會運動風潮與其研究在台灣 
第15週
12/12  從社會運動到社會企業 
第16週
12/19  期末小組報告